校内工作动态

质量控制与评估办公室赴山东淄博职业学院考察质量管理工作
2013/12/02

  质量控制与评估办公室赴山东淄博职业学院

  考察质量管理工作收获颇丰

  山东淄博职业学院质量管理工作在全国闻名遐迩,前来慕名考察学习的兄弟院校络绎不绝,质量管理工作成为该校的一张“名片”。我校党委委员任君庆教授曾造访过该校,该校质量控制与绩效考核办公室主任崔奎勇曾应邀在我校做过学术报告,在我校引起很大反响。为加快推进我校质量管理工作,10月20——23日我校质量控制与评估办公室主任王孝坤、协调员俞克新一行应邀考察了山东淄博职业学院质量管理工作。

  该校常务副校长秦志昌和质量控制与绩效考核办公室副主任毕玉琴热情接待了考察组一行。常务副校长秦志昌副校长从学校整体发展角度介绍了该校质量管理工作背景、目的,阐述了质量管理工作在该校的地位、作用;行政管理考核科科长赵飒飒特意为考察组精心准备了汇报材料,并以为“淄职院质量与绩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了汇报报告。考察组就高职院校质量管理工作现状、趋势、问题、对策等议题,与淄博职业院校同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双方都感到收获甚丰,获益匪浅。经过两天的考察学习,考察组认为该校质量管理工作理念先进,特点突出,成效显著,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

  倾力打造基于质量目标促进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

  ——山东淄博职业学院质量管理工作考察报告

  关于淄博职业学院质量与绩效管理发展历程:

  ——2004年开始提出质量立校、细节管理的理念,并开始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2005年通过IOS9000认证,初步建立了学院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是完善了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和质量标准,规范了各项工作。

  ——2008年开始探索实践党管质量和绩效,设立了质量控制与绩效考核办公室,受党委直接领导,负责对全院各中层部门的质量进行督导、绩效进行考核。已逐步形成自己特色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追求卓越绩效的激励机制,为学院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2012年研究推进精细化管理,2013年发布了《淄博职业学院精细化管理行动计划》,正式启动精细化管理。

  ——争取用三年时间,基本形成职责清晰、任务明确、程序规范、制度健全、标准科学的管理服务体系,各项管理服务的正规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15年,使精细化管理成为学院的一种品质,形成学院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成为学院建成中国特色、国际水准的现代高职院校的基础和保障。

   

  关于淄博职业学院质量与绩效管理的主要做法:

  1、树立“三全”质量观

  ——淄博职业学院的质量是指整个学校的质量

  涉及学院方方面面,绝不仅仅是教学质量或人才培养质量,他们只是学校质量非常重要的方面,但只抓教学质量或人才培养质量不利于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淄博职业学院的质量是全面质量、全程质量、全员质量。人人都是管理者,事事都需要管理,全程需要管理。

  2、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全面管理、全员管理、全程质量管理体制

  ——党委下设质量控制与绩效考核办公室。党委负责对每年的绩效考核办法进行审核,负责参与对部门的绩效考核工作,对每年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负责研究决定表彰奖励事宜。

  ——质量控制与绩效考核办公室共有10人,下设有教学督导科和行政督导科,分别负责教学和行政两大系列督导,人员分工有日常督导、校园巡查、听课督导、专业教学督导、专项督导等。

  ——建立了教工信息员和学生信息员两支队伍。

  ——建立了考核专家队伍,每部门1人,原则上是科级以上干部。

  3、将质量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建设

  ——淄博职业学院认为质量是个系统工程,涉及质量观、质量要素和标准、质量目标、计划行动体系、质量控制、绩效考核激励等。

  ——淄博职业学院提出了“六位一体”系统提升质量的理念,即将量观、质量要素和标准、质量目标、计划行动体系、质量控制、绩效考核激励六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设,系统提升质量。

  ——质量管理结果与全员聘任、三级预算、津贴发放等紧密挂钩,使质量管理工作与全校整体工作协调推进。

   

  关于淄博职业学院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做法和经验:

  1、教学方面

  ——专业标准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主,每年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标准以完善人才培养中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为主,每年根据新修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均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教学环节标准以主要教学环节包括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考试、校内实践课、校外顶岗实习等为主,完善了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2、管理服务方面

  ——以编制岗位说明书为载体,明确各岗位人员及工作的质量标准。

  ——明确了各个岗位的任职质量标准,即各服务主体的质量标准;

  ——明确了各岗位的主要工作的质量标准,即服务过程的质量标准。

  3、其他方面

  ——以督导为抓手,引导相关部门加强重要工作、大型活动的各环节工作质量标准的建设。例如:单独招生、新生入校等。

  ——以本部门工作为载体,引导各部门逐步完善各项工作的质量标准。例如:各部门上报材料,文字、标点符号差错率为0。

   

  关于淄博职业学院督导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建立职能部门通报机制

  ——以主要职能部门的职责为依据,建立以职能部门为主的通报机制,一是建立通报制度,二是规范通报内容,三是履行部门职责,四是建立通报发布机制。主要目标是对系(院)工作进行监控。

  2、建立信息员反馈机制

  ——以教工信息员和学生信息员为主,定期向绩考办反馈信息,一般每月至少一次。

  3、建立常规督导机制

  ——对职能部门通报、教工信息员反馈、学生信息员反馈及校园巡查发现的问题,每周进行汇总反馈到相关部门,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导。

  4、建立专项督导机制

  ——对重要工作、重大活动及重点重大问题进行专项督导,例如单独招生、新生入学、专业设置、顶岗实习等,重点是查环节、查责任人,对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5、建立随机检查机制

  ——对各部门计划执行落实、目标完成情况、职责履行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对学院安排的一些常规工作进行随机检查。

  6、建立质量报告机制

  ——基于数据的岗位质量报告,基于数据的部门质量报告,基于数据采集平台的学院质量报告。各部门年末要撰写上报质量分析报告并纳入考核。

  7、建立教学督导机制

  ——以专业为主线,对专业建设全过程进行督导;以课程为主线,对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督导;

  ——以学生为主线,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督导;

  ——以管理为主线,对教学管理全过程进行督导。

  ——督导方式有:听课、听说课、听说专业、听说导师、现场巡查、资料检查、问卷调查等。

   

  关于淄博职业学院绩效考核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建立全方位的绩效考核体系

  ——先后开发形成了部门、教育教学部、岗位和高层次人才的四套相互关联、数据共享的考核体系,每年对各中层部门、各教育教学部、每位职工、每位高层次人才进行考核。

  2、明确考核数据源头,建立考核数据采集机制

  ——对每项考核数据,需明确责任部门,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履行职责,建立考核数据通报发布机制

  3、组建绩效考核专家队伍

  ——每部门出1人组成考核专家队伍,原则上是科级以上干部,加强培训,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考核专家队伍。

  4、针对不同考核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对于系(院)业务指标和成果指标,多是基于目标的考核,依据就是数据,因而重点是依据数据计分,严谨细致计算各系(院)得分。

  ——对于处室业务指标,多是基于质量标准的考核,依据就是工作记录,因而重点是检查各项记录并作出定性判断,采用“推磨”式考核。

  5、考核结果必须加以利用

  ——对考核结果必须加以利用,否则考核就失去了激励作用。激励原则就是奖励大多数,一般按照奖励70%的原则进行。

   

  关于淄博职业学院质量管理工作体会和认识:

  1、质量标准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因为有些标准建设还需要人们不断的探索认识高职教育。

  2、督导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各项工作不断得到提升,因而督导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升非常重要。

  3、绩效考核指标是学院的顶层设计,是各部门工作的导向,每年需依据学院的发展目标和重要指向进行修订。绩效考核涉及各个部门的切身利益,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

  综合分析上述考察结果,考察组认为淄博职业学院质量管理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党委高度重视,工作起步较早,坚持不懈地探索创新;二是强调全面覆盖,整体配套推进,依靠体制机制创新;三是坚持质量立校、强化细节管理,注重形成质量文化。四是质量目标引导,全程质量控制,旨在促进学校发展。

  关于淄博职业学院质量管理工作的启示:

  1、高职院校应确立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理念,切实把质量作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形成事事有质量标准,人人参与质量管理,每个质量问题都有反馈矫正的质量管理氛围。

  3、高职院校应确立协同推进,重在引导,促进发展的理念,切实把质量管理作为推进学校各项各工作的切入点,形成质量管理带动学校规划管理、任务管理、人力管理、财力管理、重点项目管理的工作合力。

  3、高职院校应确立追求卓越,讲究规范,强化细节的理念,切实把质量作为完善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形成工作目标清晰,任务分解明确,讲究高标准,注重严要求和各部门各环节的协同推进。

  4、高职院校应确立务实创新,重点突破,深化内涵的理念,切实把质量管理作为推进学校内涵建设主要抓手,建立讲究工作实效,强化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内涵建设和大学制度创新的工作机制。